抚顺市今年投放妇女小额贷款6.62亿元 日前,从抚顺市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截至12月15日,2014年全市投放贷款6.62亿元,直接受益妇女1.36万户。5年累计投放贷款14.63亿元,惠及妇女3.1万户,争取贴息资金1.3亿元,帮助农民直接增收9.3亿元,还款率达100%。
强化领导落实责任
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开展的几年来,抚顺市的投放量一直在省内居第一位。自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出台后,即被列为“书记工程”,抚顺市将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作为一项农村增收致富、惠民富民的民生工程来抓,市委、市政府将其纳入农村发展总体规划,不断建立、完善强有力的领导体系、工作体系、目标管理体系和还款保障体系。
强化领导。抚顺市成立了由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责挂帅,副书记直接策划指导、调度督查,县区、市直部门分兵把守的领导机构,先后七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全市性专题会议,研究出台了各类政策文件,将小额贷款工作上升为了全市性战略。
科学分工。明确妇联发挥牵头作用,在统筹协调各方、促进整体联动的同时,大力开展贷款项目申报审核、技术培训、目标考核等工作;县区突出主体作用,扎实推进项目推荐、入户调查、贷款担保,风险管控等工作;金融部门全力做好入户审理、授信额度确定、资金投放工作,不断优化工作流程,及时、便捷办理各项贷款;财政部门严把贴息认定关口,及时足额落实贴息资金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落实责任。制定了年度考评办法,逐级明确了目标任务,实行了考核验收、讲评表彰,通过奖优罚劣,构建了党政领导、妇联牵头、县区主导、部门联动的大工作格局。
大胆创新突破瓶颈
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,市妇联和市农信社针对农民缺少有效抵押物问题,根据区域、个人的历史信用状况,细化评估项目发展规模和预计收益情况,探索并建立了差异化的贷款模式及担保抵押方式,其中抚顺市的林权抵押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先河,比国家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早了3年。
为确保农村发展项目能贷得到款、发展得起来,市妇联与各相关单位配合,强化项目推荐和可行性研究,送培训、送技术上门等,做到了贷前推介认定准确、贷中审核批准严格、贷后技术服务到位,使每个贷款项目都能取得可靠收益,实现效益最大化,既有效预防了因项目夭折而出现无钱还贷的问题,也保障了借款人能够通过小额贷款实现致富梦。
放宽担保抵押方式后,健全风险管控体系至关重要,因为回款率决定着金融机构的放贷热情。市以及各县区分别设立了小额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,制定贷款损失由放贷银行与地方财政部门对半承担的办法,形成了责任共同体。至今,抚顺市还款率一直保持100%,没有一笔死账。
农民增收产业发展
几年来,抚顺市先后投放小额贷款14亿多元,每个项目户均增收3万元,直接帮助农民增收达9.3亿元,3万多名农村妇女及其家庭由此告别了贫困,一大批农村妇女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致富带头人。
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加速了抚顺市县域经济发展,激发了农村的经济活力,使抚顺市农村的山野菜、东方百合、中药材、香菇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,助推了“一县一业”、“一乡一品”的发展。抚顺县马圈子乡全乡共有1005名妇女办理了贷款,贷款农户占全乡户数的一半。全乡大力发展单片黑木耳产业,种植面积达1200亩,带动就业1600余人,农民增收1000万元。
经过市妇联与相关部门的调研、共同研究,2015年,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将有两项政策上的变化:目前抚顺市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的审批经过村、乡镇、县区、市四个层级,其中共涉及4家单位参与审核,为简化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,明年贷款的终审权将下放到各县区。另外一项变化是启动公示制度,将放款向村民公示,更好地发挥乡镇党委、村两委的作用,提高干部责任感,接受百姓监督,确保贷款各环节顺畅、安全运行。来源抚顺市政府) 2014-12-29 14:28:56 浏览人次: 2744 |